作為FineBI自助分析的推廣者,能夠透過學習此文檔瞭解企業在推廣程式需要構建哪些內容來輔助自助分析推廣。
自助分析模式最大的價值是透過資料人才將資料的價值最大化。
自助分析模式由 3 部分內容構成:1)資料體系 2)人才體系 3)將這兩個體系形成閉環的流程體系。
資料體系為先,人才體系其後,流程體系貫穿始終,實現自助分析放大數據價值。
成功實現企業自助分析條件:
1)建設自助分析體系(構建資料體系、人才體系、流程體系)
2)透過行政手段和價值驅動手段推廣自助分析的使用。
建設自助分析體系需要:
1)做好充足的前期準備,瞭解當前分析方式痛點和資料情況
2)根據現有資料情況在FineBI構建可擴展的業務包體系&權限體系
3)在環境準備好的前提下進行人才培養(分別針對IT和業務做不同方向的培養)
之後才能將系統正式上線。
將自助分析的建設與推廣當做一個項目來看,可以將其生命週期分為準備階段、系統規劃階段、系統推廣階段、穩定使用階段
接下來詳細介紹如何建設自助分析體系。
資料體系是為了實現體系範圍下的資料使用便捷最大化。
由先建立「數倉體系」,再建立「 BI 業務包體系」組成,輔以「權限分發與管控體系」實現完整的資料體系。
建設流程介紹
1)確定業務流程範圍&業務部門對接人
2)業務分析需求調研:包含業務流程、歷史分析、分析場景下所需維度、指標、粒度以及將來可能做的資料分析
3)資料品質梳理:當前可提供什麼資料,提供的資料品質如何
指標體系梳理:依據調研參考指標體系框架梳理指標並確定资料清理加工規則
4)指標體系確認與迭代:與業務、維運等干係人共同確認指標體系以及资料清理&加工規則直到統一
5)資料體系開發: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數倉開發&BI業務包體系開發
6)資料分發&權限調研:同模組業務對接人&IT基於資料分發框架討論確認權限需求
資料分發權限設計:依據需求進行權限設計,可參考部門、角色、個人三個角度
7)資料分發權限開發:依據權限設計進行權限體系開發,設定後期維運規則
下面介紹業務包體系和權限體系的內容。
公共資料體系體系是為了實現資料表分層支撐,分而治之。
根據上述建設中的實際情況將資料資料依次分為三個單獨獨立層級:1)原始層 2)基礎層 3)分析層
原始層:放置具體的維度表和事實表,沒有經過過多的資料加工。
基礎層:放置經過原始層內的表加工,得到的大寬表。
分析層:放置經過基礎層內的表加工,得到的匯總表。銀行-零售模組業務包
xx實體:
根據上述原則在BI中將資料進行劃分為不同的資料夾;以資料夾為單位進行統一管理確定資料的準備性與安全性。
業務包管理兩大原則:
公共資料責任制
1)每個資料夾按需分配資料管理者,通常原始層管理者為 IT 人員、基礎層為部門資料分析師、分析層為部門業務人員;
2)管理者為自己的公共資料品質兜底,包括但不限於無重複資料表、指標邏輯正確、資料口徑一致等;
3)公共資料官方唯一出口,公共資料管理者所發佈的資料為對應模組的唯一官方資料。
資料使用層級制
1)不同使用人群具備的資料查看&使用權限不同;
2)資料獲取&變更需求不得越級處理,即分析層使用者需要資料必須向基礎層業務包管理者提需求,不可越級向原始層管理者提需求。
不同需求下對應的不同權限體系支撐。
常見權限配置場景分為兩塊:
資料管理場景:1)賦予他人管理權限;2)管理公共資料權限。
資料使用場景:1)表的所有列欄查看;2)表的部分列查看;3)表的部分欄查看;4)表的部分列欄查看。
在自助分析體系中將人才分為三類:底層資料開發人才、資料產品/營運人才、自助分析人才
1)底層資料開發人才
來源於IT部門,服務於公司級別;精通資料&技術,不精通業務;依託業務域/部門,初期能提供統一口徑的高可用底層資料,後期構建資料中台,AI中台,推動企業數字智慧化轉型,為企業發展賦能。
2)資料營運/產品人才
可來源業務/IT部門,服務於部門級別;精通資料&業務,不一定精通技術;依託資料分析發現業務問題並完善業務流程或者指導探索新的業務,進而形成業務資料產品或者業務資料流。
3)自助分析人才
一般來源於業務部門,服務於個人級別;精通業務以及相關業務資料,一般不精通技術;依託資料分析支撐個人/團隊業務開展形成資料驅動閉環,能優化業務流程。
業務發展路徑:業務基礎加深資料/資料分析理解
業務人員 -> 初級自助分析人才 -> 進階自助分析人才 -> 資料產品經理/資料營運經理
IT 發展路徑:技術基礎加深業務理解
開發人員 -> 進階自助分析人才 -> 資料產品經理/資料營運經理
人才差異化培養,如下圖所示:
業務系統產生資料,資料根據規則進入資料庫,經過底層資料分析人才清洗/處理優化之後,變成能夠使用的基礎資料,資訊人員根據嚴格的權限管控將資料分發到對應的業務人員進行自助分析,而業務人員在分析程式中,會指導業務程式優化改變或者新增業務動作,產生新的資料又進行週而復始的循環使用;同時業務自己使用資料也會發現資料的規範性問題促使資訊和業務互相構建更規範的資料規則,進而使資料的更加有效;流程讓資料具備生命。
數流程體系有資料下放、需求上報及業務活動等流程構成,如下圖所示:
而資料下放和需求上報是資料由業務系統->資料中心->IT/資訊人員->業務人員手中的流轉程式;資料上下流轉的管控是流程核心內容。
某醫藥企業資料運轉流程案例。
自助分析推廣是價值驅動+行政驅動雙管齊下的資料價值探索。
自助分析模式在企業內長存必定是該企業已經找到了自助分析與業務應用的契合點,已經探索到了資料的價值。
價值驅動:始於自願,終於價值
尋找資料分析訴求物件 -> 點對點針對性支撐與培養-> 點現身說法改寫面
1)尋找資料分析訴求物件
①第一類:自助分析標準物件
找尋內部業務靈活多變、常有臨時性業務、業務流程未固定的業務部門
與目標業務部門領導溝通,達成共識
業務部門尋找有資料分析基礎以及有意願的員工
②第二類:當前分析訴求無法滿足物件
找尋內部業務分析需求得不到滿足或者回应不即時的部門
2)點對點針對性支撐與培養
①面向點業務部門,做好業務調研與需求調研
②根據調研結果為該部門準備自助分析資料體系
③點對點深入培養部門內的種子使用者,使其達到自助分析人才/資料分析師水準
④引導並協助實現資料分析支撐業務活動的目標
⑤自助分析模式價值&資料價值獲得員工以及領導認可
3)點現身說法改寫面
①組織培訓,讓種子使用者現身說法,實際分析案例來培訓,從個人角度宣揚資料價值與自助分析價值
②短期內建立獎勵機制或其他機制來激勵使用者學習並探索資料價值
提供帆軟線上資料自學途徑
組織培訓學習自願參加
業務指標拆解(業務發起)
業務實際場景製作培訓,解決業務痛點
內部應用成果分享(製作者)
相關知識沉澱引導與管理
行政驅動:始於行政,終於價值
①獲得能管控業務部門的領導支撐
②找尋內部業務具備靈活多變、常有臨時性業務、業務流程未固定的業務部門
③在目標部門中挑選合適的種子部門作為試點部門
④在業務部門根據員工日常表現與資料分析基礎指定種子使用者
定期培訓並設定考覈
業務指標拆解(IT發起)
指標體系文檔、產品入門操作文檔等
內部資料分析活動(分析週、分析比賽等)
資料分析使用加入考覈指標(KPI等)
滑鼠選中內容,快速回饋問題
滑鼠選中存在疑惑的內容,即可快速回饋問題,我們將會跟進處理。
不再提示
10s後關閉
反馈已提交
网络繁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