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述
1.1 版本
FineBI版本 | 功能变动 |
---|---|
7.0 | - |
1.2 应用场景
自定义合计行的计算逻辑,实现灵活求和。
例如「自定义合计行销售额」的明细行(即红色区域)保留了所有门店的销售数据,但是求和行(即黄色区域)只针对「非闭店」的门店销售额求和,如下图所示。
1.3 实现思路
ADD_DIM()配合 FIELD_IN() 函数动态的判断分析区是否引入了某维度,再用 IF 函数赋值。
2. 剔除闭店求合计销售额
示例数据:门店销售数据.xlsx
2.1 准备分析维度
使用分组表分析,在分析区拖入「门店名称」「门店状态」和「销售额」,如下图所示:
2.2 计算新字段
第一步,定义辅助字段:
非闭店销售额=def_add(sum_agg(销售额),[],[门店状态!="闭店"])
第二步,通过FIELD_IN()函数动态判断计算视图是否包含「门店名称」维度:
包含「门店名称」维度 → 计算采用「销售额」
不包含「门店名称」维度 → 计算采用「非闭店销售额」
自定义合计行销售额=IF(FIELD_IN(ADD_DIM(),[门店名称]),SUM_AGG(销售额),SUM_AGG(非闭店销售额))
步骤 | 公式 | 说明 |
---|---|---|
获取计算所在行的视图的字段 | ADD_DIM() | 因为计算是在分组表中,所以返回分组表的维度。 |
判断计算视图是否包含「门店名称」 | FIELD_IN(ADD_DIM(), [门店名称]) | 包含「门店名称」则返回 true,否则返回 false。
|
如果包含则采用「销售额」,否则采用「非闭店销售额」 | IF(FIELD_IN(ADD_DIM(),[门店名称]),SUM_AGG(销售额),SUM_AGG(非闭店销售额)) | 用 IF 函数对 FIELD_IN 返回结果赋值。 |
2.3 效果预览
将「非闭店销售额」与「自定义合计行销售额」指标拖入分析区进行对比。
「销售额」的明细行展示了所有门店(含闭店)的数据,但是合计行包含闭店门店的销售额,导致合计值偏高。
「非闭店销售额」的合计行正确汇总了营业门店的销售额,但是明细行仅展示营业门店数据,闭店门店显示为空,缺失完整明细。
「自定义合计行销售额」既保留了完整的明细数据,又在合计行中剔除了闭店门店的影响,实现了理想效果。
如下图所示:
3. 动态层级成本分析
企业如何用「一份数据模型」适应不同分析层级的成本展示需求,无需切换数据源或计算字段,即可查看从公司到个人层级的成本情况?
用户角色 | 分析需求 | 关注指标 |
---|---|---|
CFO/财务总监/部门经理 | 查看公司各区域、部门的人力成本情况 | 公司成本 = 员工薪资及福利 + 办公场地租赁 + 设备折旧等 |
人力资源分析师 | 查看每员工的个人成本,分析个人效益比 | 个人成本 = 员工个人的薪资及福利 |
配合 FIELD_IN() 函数动态的判断计算视图是否引入了某维度。如果计算视图包含「员工姓名」维度,则函数计算中使用「个人成本」,否则使用「公司成本」。
成本额=IF(FIELD_IN(ADD_DIM(), [员工姓名]), 个人成本, 公司成本)
详情请参见文档:动态层级维度成本分析
注:钻取到员工层级合计行为 31063 ,是因为合计行的 合计方式 是「自动」,因此不依赖「员工姓名」,按月份和钻取分组求和,展示「公司成本」。若希望显示 27800,合计方式改为「求和」即可。